釀製日本清酒需要用到米、水和酒麴。通常使用被稱為“釀酒用米”的米來進行釀製。這類米具有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、吸水力強、破精(麴黴菌絲的繁殖)程度高、蒸米糖化狀況好、顆粒大且有芯白(米粒中心富含澱粉質的部分)等優點。正如其名,這種米十分適合用來釀酒。日本清酒的產地和種類不盡相同,如兵庫縣產、和歌山縣產,釀酒用米則有山田錦、雄町、出羽燦燦等等。

盡管被稱為“釀酒用米”,但其外層依然含有很多蛋白質、脂肪等影響口味的成分。因此,日本清酒的釀製首先從把釀酒米的糙米精磨成白米這道工序開始。比如純米需精磨至58~65%,與此相比,大吟釀則需達到35%~50%。根據精磨百分比的不同,酒的種類也會發生改變。此時需要留心注意的是,不能破壞了芯白這一米粒中心所含的美味成分。精磨程度越高,外層的蛋白質、脂肪及礦物質等含量就越少,釀製出的吟釀酒香撲鼻、風味高雅。

酿酒仓库 01

酿酒仓库 02

進入釀造期,酒窖裏幾乎每天都要洗米。仔細手洗精磨後的白米,除去殘留的米糠成分,期間要注意不能劃破米粒。洗米後放到釀酒用水中浸泡,讓米粒吸收適量的水分。酒的種類決定了浸泡時需要讓米粒吸收多少水分。其中也有以秒為單位控制浸泡時間的條件嚴格的酒,因此需要特別留心注意。

酿酒仓库 03

浸泡過的米粒瀝乾多余的水分之後,進入到蒸米環節。蒸米有甑(こしき)桶蒸製和機器蒸製兩種方式。蒸製後,米粒中的澱粉質膠化,米麴變得易於分解。通常認為,能在此階段得到富有彈性的蒸米,就能釀出好酒來。這一階段的水分把控非常重要。若米粒含水過多,則會溶解過度,使味道變淡,反之過硬則無法帶出米粒中的美味。因此,找到最佳狀態十分重要。這項工作只有年年觀察米熟成的專業杜氏(釀酒師)才能完成。在這一階段,米被分為麴米和原料製作用米。

酿酒仓库 04

“一麴、二酛(もと)、三造”。這是釀酒過程中常聽到的難易度排序。先是左右著清酒品質的酒麴,然後是酛(亦稱酒母)和酒醪(もろみ),這樣的管理順序十分關鍵。本公司同樣把製麴工序放在首位,新建製麴房,並將其設計成不通風樣式以獲得風味醇厚的米麴。

酿酒仓库 05

酿酒仓库 06

製麴需要3天時間。將蒸好的米冷卻至適合的溫度,送入製麴房。撒上種麴(麴黴菌的芽孢子=菌絲)後,在31~42.3℃的高溫下培育三天。這個工序也叫“切種”。在此期間培育出酵母,並將其與做好的酒麴、蒸米及原料製作用水混合,隨後再加入酵母便能製得酛(酒母)。正如“酛”字之意,這是製作日本酒“基礎”的重要工序。由米麴製得的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開始轉化為酒精。此外,酵母決定著酒類的味道。即使釀製過程一樣,酵母不同,其香氣和風味也會不同。因此,使用什麽酵母進行釀製成為關鍵。

酿酒仓库 07

酿酒仓库 08

酿酒仓库 09

之後將酒母、酒麴、蒸米、原料製作用水投入到發酵罐,正式開始釀製。釀製過程分四天三個階段進行,第一天進行“初添(初次下料)”,第二天休息,第三天進行“仲添(二次下料)”,第四天進行“留添(最後一次下料)”。活動狀態的酵母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,因此需要慢慢增加釀製量。從釀製開始經過25~30天的低溫發酵後,就能釀成日本清酒。由於蒸米的糖化與發酵同時進行,因此此工序被稱為“並行複發酵”。發酵分三種,分別是只進行發酵的“單發酵”、經糖化後發酵的“兩段發酵”和糖化、發酵在同一個釀酒罐中進行的“並行發酵”。日本清酒的發酵屬於“並行複發酵”。

酿酒仓库 10

日本清酒主要在冬季釀製,因此也有“寒釀”一說。若氣溫太高,發酵速度太快,可能導致口味變淡。即便在相同條件的同一天、同一時間放入原料,釀出來的酒也不是完全相同,因此並行複發酵難度大,對技術水平的要求很高。釀酒師的工作就是感知氣候狀況、進行完美調整。可以說,釀酒師既是酒窖的領導者,又是綜合管控釀酒過程的隊長。他們不僅肩負著釀酒的重責,還負責管理藏人(即在酒窖工作的人),管控酒窖內的釀酒進程。全國各地有眾多釀酒師團體與流派,釀出的味道也各有不同。本公司的釀酒師屬能登流,以美味與風味兼具的酒質為特點。往年一到釀酒季,釀酒師都會進入酒窖參與實際工作。如今公司設立了“社員杜氏”職位,除了釀酒之外,也負責進行全年管理。